被反垄断法覆灭的商业帝国

冀楠
2021-11-11

什么是反垄断法?


美国反托拉斯法,即是美国的反垄断法,美国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的各种法规的总称。1890年通过的《谢尔曼法》是联邦第一部反托拉斯法,该法与1914年颁布的《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构成美国反托拉斯法的基本法规。此后陆续有反托拉斯法颁布,如1936年的《鲁宾逊-帕特曼法》,1974年《贸易法》中的某些条款,以及有些州法律的补充《谢尔曼法》、《克莱顿法》的规定。1983年美国对反托拉斯法进行了修正,以消除企业联合开发***的阻碍。


为什么叫反托拉斯?




这要就要提及第一个被美国反托拉斯法制裁的公司,也是被很多商人巨贾奉为偶像的,洛克菲勒建立的美国标准石油公司。


洛克菲勒


通过并购,洛克菲勒在美国各地都有炼油企业,如何让自己行之有效的管理自己的商业帝国?这让洛克菲勒苦恼不已。

这时,法律界一片文章爆火,提出“小商人时代终结,大企业时代即将来临”,此观点正中洛克菲勒下怀,当时就觉得此观点的提出者定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于是把该观点的提出者多德高薪请过来当法律顾问。

多德给洛克菲勒提出了一个妙招,我们的目的合并成一个强大的公司,各州的州法律不同,所以不可能适应各州的法律,所以,我们将各州的公司合并成一个公司,各州的公司的财务账目分开管理、计算,各州的公司有自己的股票和董事会。但是,各州的公司采取一样的名字,一样的经营方式。那么如何控制各州的公司呢?

成立信托基金(托拉斯是信托的英文trust音译而来),具体如何操作?各州公司的股票统一交给信托基金管理,各州的公司股东只能获得股票红利,并不能参与实际的运营与管理。信托基金由一个信托委员会来掌控,而这个信托委员会的实际掌控人,是洛克菲洛。这样,在名义上在各州独立经营的公司,实际上的操控人仍是洛克菲勒。


通过信托基金方式的加持,洛克菲勒实控的标准石油公司如虎添翼,更可以肆无忌惮的并购其他小公司。

不光在原油加工方面,在铁路、煤矿也形成了垄断地位,为了方便自己运输、加工、售卖石油。洛克菲勒在行业内搞低价竞争,靠着雄厚的资产,挤兑小公司,在其破产后进行收购;在行业外贿赂政界要员,为标准石油背书;胁迫铁路工人断绝竞争对手的运输等手段。不愿加入洛克菲勒的信托基金的小企业,皆会被这套手段招呼。



1880年,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的原油加工量已经占到全美95%的市场份额,而煤油灯市场,更是居于世界的龙头位置。

有了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的成功案例,诸如,木材、汽车、电话、电报各行各业也开始出现效仿标准石油公司的信托基金。资本主义奉行的自由竞争,现在却开始走向了垄断。

短短十年间,各行各业的都形成了巨头。而且各巨头,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不光学洛克菲勒的信托基金,洛克菲勒那些诸如低价竞争、贿赂政客、胁迫工人等手段也被一并学了去。如果照此节奏发展下去,垄断寡头就会率先出现在美国,而不是俄罗斯了。


美帝不允许有这么牛逼的企业存在


1890年,眼见各行各业的巨头们开始垄断,美国国会通过一道《反托拉斯法》,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授权联邦政府控制、干预经济的法案,法案规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旨在垄断州际商业和贸易的任何一部分的垄断或试图垄断、联合或共谋犯罪的行为,均属违法。



美国国会颁《反托拉斯法》的初衷原本是敲打这些巨头,但是该法对什么是垄断行为、什么是限制贸易活动没做出明确解释,只能说其开了个先河。

1903年,在洛克菲勒这类的巨头的“鞭策”下,美国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还在朝着寡头政治一路狂飙,正当洛克菲勒在商界、政界屹立不倒之际,一位名叫艾达•塔贝尔的女记者出现了。她在杂志上连载了长达800页的调查报告,将洛克菲勒定位成一个嗜血、冷酷的石油寡头。她的调查助长了公众对标准石油与一切垄断者的攻击,得到了强大的民意支持。而当时美国正经历劳工运动,1881年建立的劳工联合会,建立之初,不过百余人,而到1903年,因不满巨头们的压迫,会员人数已经上升到百余万。民意有了,法律有了,那么来个强人执行吧。

1908年,时任美国总统老罗斯福经过多年的准备,秉雷霆之势而下,开始磨刀霍霍向信托。最先中招的,自然是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洛克菲勒在法庭上辩称:“自己给美国人带来了光明、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我带来了繁荣,你们说这是垄断,我说这是企业的自由行为”。但这些诡辩,在数百个证人和上万页的证词面前显得极具搞笑。



1911年,美国最高法判决,依据1890年的《反托拉斯法》,标准石油公司是一个垄断机构。根据这一判决,标准石油公司也被拆分为34家地区性石油公司。洛克菲勒为之辛苦经营40年、耗尽毕生精力的商业帝国轰然倒塌。


资本主义社会奉行的是自由竞争,而洛克菲勒这类巨头却将垄断带入行业,这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小企业无法生存,没有资金进行研发。而巨头们却用资金去进行更大的并购与收购,对研发却投入甚少。市场无活力,无竞争,那么各个行业必定最后会变为一潭死水,这对于**无疑是灭顶之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