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相对于核裂变,没有放射性污染,释放出的能量更大,而且使用的材料是海水中的氘,几乎用之不尽。如果人类能够发明可控的核聚变发电设备,几乎相当于制造了“永动机”,将不再受能源问题困扰。
截至目前,美国、日本、中国都在核聚变研究领域申请了大量的专利。
日本调查公司Astamuse统计了中日美欧等30个**和地区申请的相关专利。针对2011年至2022年9月公开的1133项专利,将可行性和权利剩余保护期等专利的竞争力转化为得分,排出了名次。其中,中国排在首位,高于美国(第2位),英国(第3位)和日本(第4位)。
图片来源:日经中文网
报道说,从专利申请趋势可以看出,在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核聚变技术领域,起步较晚的中国正在迅速赶超。中国不仅与日美欧等**一同参与了**核聚变实验堆项目,而且在以发电实证为目的的开发计划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核聚变有可能与可再生能源一起,成为去碳化的王牌。到2022年底,美国在实用化方面取得巨大进展。围绕未来能源的**竞争正日趋激烈。
核聚变将重现与太阳相同的反应,被称为“地面上的太阳”。如果将氢原子核相互碰撞发生的能量用于发电,在理论上,1克燃料可产生相当于8吨石油的能量。发电时不产生二氧化碳,只要停止燃料供应,反应就将停止,与核电相比,安全方面的风险较低。再加上可作为燃料的重氢和氚能利用海水等生产,如果实现实用化,有可能彻底改变能源供应。
美国2022年12月宣布,通过实验首次实现产生的能量超过投入量的“净能量增益”。中日美等国参加的**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ITER)等**项目也在取得进展。
从2015年开始, 中国申请的专利数量开始增加,并且超过了美国。在核聚变领域的专利数量、申请专利的企业和研究机构方面,中国也均位居第一。
从目前的情况下,核聚变距离具体的商用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核聚变的技术太过重要,只要实现商业化,几乎是人类工业革命级别的影响力,哪怕只要有极少的商业化可能,也会吸引大量的投入和投资。谁能掌握基础专利,无疑占领了先机。
在核聚变领域,作为技术领先的一方,如果我方的自有技术没有高质量的知识产权保护,一些容易被反向工程和容易形成易侵权专利的技术可能被直接拱手送给合作方或合作国,而这些技术可能同样是花费了我国科技工作者大量心血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