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决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9个城市开展为期一年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谈及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城市建设的目的,**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负责人表示:“通过开展此项工作,支持试点地方在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以及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效能等方面探索创新,推动实现公共服务标准统一、线上线下服务协同、数据信息互联共享、区域公共服务发展平衡,更好满足创新发展需要和社会公众需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在更大范围内推动实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可及,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提供实践经验。”
通知》确定了北京、上海、广州等9个城市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要求各试点城市在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方面先行先试,推进服务事务标准化、服务窗口标准化、支撑平台一体化、质量控制规范化、保障体系制度化,实现公共服务机构服务事项清单化管理;设立多个标准化服务窗口,提高公众获取知识产权服务的便利性;构建统一的支持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应用;明确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质量控制要求,推动建立公共服务产品和公共服务流程质量控制的指导性规范;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在人才、物资、经费等多个方面提供保障。
作为试点城市之一,上海市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探索。2022年7月,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编制印发了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全面梳理了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事项,形成涵盖知识产权申请、管理、信息、法律、人才等5个大类42项公共服务事项。目前,上海市正加紧探索、全面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六个一”模式,在服务网点集成化方面实现“一张网协作”、在服务窗口便利化方面实现“一站式办理”、在服务事项标准化方面实现“一清单管理”、在质量评估规范化方面推进“一闭环运行”、在支撑平台一体化方面推进“一平台托底”、在保障资源集约化方面推进“一揽子配套”。
下一步,如何确保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成效?**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负责人表示,将鼓励和支持各地知识产权局创新工作模式,持续提升当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同时,还将定期开展评估,及时总结工作成效,宣传推广试点经验。